品牌文化

唐宋以降,我国的文化和经济逐渐向南方发展,而樟树镇位于浙、皖、粤、湘、鄂等6省的中枢,水运通过赣江和袁河可以沟通南北。洋广药材经过广东北江的南雄,越大庚岭顺赣江至樟树镇转运至全国。川汉药材由长江经樟树镇再行销全国各地,故樟树有“八省通衢”之誉。然而,据史志记载,自汉至清,樟树境内发生过十几次大规模的战争,仅太平军就三下樟树,四占临江,在樟树进行八年拉锯战。又据史志记载,自宋大中祥符三年(1010)年至民国二十四(1925)年,樟树境内的严重水灾就达101次,平均九年一次。洪水过后,往往“斗米千余钱,贫者食糠、秕、野草”,“时疫横行,哀鸿遍野,难民成群。”人祸加天灾使大批农民破产,被迫背井离乡,或依附邻里乡亲习医行贾,或投身药贾之家,沦为贩运药材的苦力;即或素称殷实的农户,也因农村经济不景气,无法安居而弃农经商,或为逃避苛捐杂税而迁居外地,开店买药,因而形成樟树药商的三次大辐射高潮。他们的足迹踏遍湘、鄂、滇、黔、蜀等西南各省区。

仁德号始祖张如锦(1734——1828年),就是当时大批外出求生者中的一员。张如锦,字秀文,是清江县(现樟树市大桥乡龙湾村委)滩头村人,乃张氏二十五世孙,于1777年孟秋时节携妻带子,肩挑手提、跋山涉水来到江西瑞昌刨城。在此租铺开店,悬壶济世,后迁至交通便利的范家铺(现范镇),因其经常救难于市井,且药源于樟帮,医术高明,德厚药灵,坊间百姓誉其歧黄之术“天下第一”,赠匾“张天一”,并以此为堂号,成为张氏中医药业始祖。

张氏二十六世孙张燕林(1752——1847年),字国拔。在樟树镇排下街创立“仁德号”,为仁德第一代。张如锦生二子,皆师从于如锦公,幼习岐黄。成年后,次子张燕禄继承父业,长子张燕林于道光年间,回归祖籍清江县樟树镇。创立新业,遵祖训“德为本,商为未”,立堂“仁德号”,隆师重道,孝友天成,所营中草药遍涉江浙、湖广、四川。清道光(1821—1850)年间,清江县药率先在樟树镇结帮;在外地的清江、丰城、新余、峡江籍的药商纷纷结为一帮,称为“樟树帮”或“临丰帮”、“临江帮”。据有关资料载,全国共十三个帮,其中有“江西帮”。而江西帮又以樟树药商为主体构成的,主要包括以临江府为中心的丰城、清江、新喻、新淦、峡江等五县药商,人员众多,实力雄厚。仁德号很自然地融入“樟树帮”,为张氏仁德号的发展莫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从张氏中药始祖张如锦创立“如锦堂”,到张氏三十一世孙张建华创建“仁德集团”的六代240年中,一代又一代的张氏子孙,忠实秉承始祖品德操守,拓展始祖事业,维护“樟帮”帮规,弘扬“樟帮”美德。在拼博中发展,在发展中壮大。这段曲折漫长的经历,既是张氏药业的发展史,更是张氏家族的奋斗史。留下的不仅是造福民生的物质财富,还有光彩四溢的精神财富。张氏是纯粹意义上的中药世家。